成本具备先天优势——水泥行业危废处置大有可为
水泥窑协同处置是转变水泥行业发展方式上的重大突破,特别是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固废,成为现有固废处置技术和方式的有益补充,水泥行业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产业之一。
近年来,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固废种类有所增加,不仅可以有效处理高炉矿渣、粉煤灰、赤泥、电石渣、硫酸渣、脱硫石膏、铸造砂等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污泥,同时也为应急突发事故产生的危险废物提供了安全、环保的末端处置方式。
受市场端影响,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废在固废处置中所占的比例不高。
水泥窑协同处理工业固废有较强的优势。记者从中国水泥协会了解到,相对于目前常规的垃圾焚烧等处置方式,同样是焚烧,垃圾焚烧炉的温度只有八九百摄氏度,温度相对较低,容易产生二噁英。而水泥窑物料熔融能达到1450摄氏度,产生的气体达到1700摄氏度,在高温气体情况下,城市垃圾、污泥及危险废物等都会被分解,也不容易产生二噁英,再加上水泥窑是碱性环境,可以有效吸收很多气体,有害气体的排放较少。而且,在水泥熟料烧制过程中可以有效包裹重金属,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水泥行业已经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进行了重要尝试,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及城市污泥已经有了不同的方案,在危险废弃物处置方面也进行了很多尝试。但受市场端影响,水泥窑协同处置在固废处置中所占的比例依然不高。
首先是固废的预处理上,水泥企业承担了较大的投入成本。国外的预处理设施较为齐全,预处理厂将垃圾处理完后,自行对接水泥厂,还要付给水泥厂处置费用。甚至预处理厂的建设、垃圾的运输都是由预处理厂自行负担的,水泥厂只提供场地与设备。国内的水泥窑要进行协同处置,水泥厂就要增加新的设施,增加新的投资,同时在运营过程中也要增加成本。
其次,受市场化的影响,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废没有收获更多的利益,甚至不挣钱。工业固废的吨处置费用只有几十元,不足以弥补投入的生产成本,水泥企业对固废处置的主观意愿不强。
相对于协同处置工业固废,新建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改项目更青睐对危废的协同处置。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技术,是水泥工业根据自身的工艺特点衍生出的一种“新”的废弃物处置手段。目前,我国开展连续性和具有一定规模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有许可证的产能有1000余万吨。
从新建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改项目看,更多是集中在危废处置领域。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中列出的危废类别60余种,水泥窑协同可以处置40余种。除舞台足够大外,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在成本上也具备先天优势。一是在燃料成本上,焚烧企业只能采用燃油或天然气,而水泥厂可以使用燃煤;二是在人工成本上,焚烧企业需配套全部的人力,而水泥厂则只需根据危废处置要求增加相应人员;三是在炉温控制上,焚烧企业为保证炉温控制则必须增加成本,而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几乎无需为控制炉温增加成本;四是在设施建设上,危废企业需负担土地土建焚烧设施环保设施等各类成本,而水泥厂则只需承担一定的改造成本。
特别是2020年以来,医疗废物产生量成倍增加,医疗废物应急处置问题日益加重。部分大型水泥集团迅速启动“补位”模式,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在消除医疗废物二次传染风险中大显身手。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相对于固废处置几十元/吨的收益,危废处置的收益为3000~4000元/吨,可大大提高水泥生产企业的利润水平。目前,国内红狮、海螺、金隅、华新等大型水泥集团在危废协同处置上纷纷加力。
要规范行业准入,加强管理,配备危废实验室,进一步提高水泥危废协同处置能力和水平。
为科学发挥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技术优势,在杜绝二次污染的同时,还要保证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有效提高水泥窑危废协同处置的同时不影响熟料煅烧工艺和水泥产品质量,协同处置危废应加强对行业准入的规范和管理,危废处置项目应建设配备危废实验室,加强对入料口、投加量等物料检测数据的管控,加强对烟气排放的季度和年度监测。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