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储能产业发展的四个努力方向
近日偶然读到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的词《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中有一句“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莫名地竟和当下储能产业处境联系到了一起。回想过去十年储能行业走过的发展历程,应用场景从用户侧走向电网侧又涌向发电侧,储能设施始终依赖外部环境很难获得稳定可靠的“独立主体”地位,可不正如“风前絮”一般漂泊,无法扎根。与此相对应,储能行业参与者或都曾有过星星之火恰可燎原的欣喜,亦曾有过前路受挫无处安放的郁郁,零星悲欢的背后,更多是无数储能人追求获得明日认可的千百个日常。过去的终将属于历史,而明日该如何获取持续的进步与发展,作为储能参与者,似乎更应花时间充分理性思考。
价格并非储能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储能行业发展过程中,更多人把希望寄托在降低储能系统成本之上,认为成本是影响储能行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笔者虽然认同适当降低储能系统成本有利于推动行业发展,但降低成本绝非最核心因素。纵观这些年储能行业发展的历程,以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为例,系统的硬件物理成本快速下降,即使近至今年上半年,在风电场配置储能的应用场景,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中标价格即由2.15元/Wh(PC价格)降至1.699元/Wh(EPC价格),降价之快降幅之大令人咋舌。虽然不排除受疫情这个特殊因素影响,个别企业舍利润换取现金流,但整个储能行业的降价趋势由此可见一斑。让我们以1C倍率集装箱储能系统为例来分析一下系统物理硬件成本比例,其成本分布大概如下饼状图。
相信无需一一详解,大家仔细思考一下构成这些产品的原材料即可知,几乎所有原材料均是成熟工业品。俗话说,成熟市场无暴利,那么,价格持续快速下降就可能是以牺牲产品品质或售后保障为代价。如果储能系统成本能否快速下降是影响储能行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那么理论上说,现有的系统价格是否已经到了产业爆发的前夜了呢?笔者一直认为,商品价格只是商品价值的传导,没有合理的价值评估体系,以盲目降价血拼来促行业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
换一个视角,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储能系统的价格是否是影响储能项目落地的最关键因素呢?众所周知,在储能项目投资中,影响投资收益的主要有四个因素:初始投资、资金使用成本(利率)、并网电价(收益)和并网电量。我们可以使用敏感度分析来探讨哪个因素对投资收益影响最大。所谓敏感性分析是指从众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指标有重要影响的敏感性因素,并分析、测算其对项目经济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进而判断项目承受风险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我们假定在一个储能项目中,市场化平均价格下的初始投资、资金使用成本(利率)、并网电价(收益)、并网电量的变化幅度均为±10%,分析过程不再详述,敏感性分析的结论为:并网电价和并网电量在项目收益中同等重要,细微浮动即对项目收益率有很大影响,初始投资和资金使用成本虽然对项目收益有影响,但并网电量和并网电价对收益影响的敏感系数更高,所以储能系统配置应优先取得最大化的并网电量。这个结论基本指明了方向,若想获得最大化收益,能够提供收益并网电量的储能产品品质和寿命以及并网电价才是影响收益的最关键因素。
促进储能产业发展的四个努力方向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笔者浅见,要促进储能产业长期健康发展,要朝以下四个方向努力,即:向上建立机制、向下寻找场景、向外筹集资金、向内技术创新。
第一,向上建立机制。储能行业这些年发展下来,推动行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不可谓不多。然而认真翻阅这些文件,务虚者居多,能真正落地者寥寥,其根本原因还是没有建立起对储能功能价值进行合理经济价值认定的机制。从靠峰谷套利、电厂调频到寄希望于改变“输配电价”疏解成本到新能源场站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储能始终没有建立起稳定的收益机制。此外,有些具体政策“一刀切”地给出具体系统配置指导也似值得商榷,以今年新能源场站配置储能为例,有的省份要求配置发电功率的20%,时长2小时;有的省份则要求配置发电功率的5%,时长1小时。其实作为政策规范,是否更应该以调节的效果作为考核指标,而不以配置的比例为硬要求更合适一些呢?让储能行业趟过政策导向型市场的“雷区”,相信是储能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第二,向下寻找场景。调峰、调频、调压、需求侧响应、黑启动等等,储能的功能特点决定其在多场景均可找到自己的功能价值定位,但作为储能行业的参与者,还需要进一步将场景挖深,带着“放大镜”找场景,和具体的应用市场结合以解决场景里的客户痛点,将锦上添花的功能努力变成特定场景里的“刚需”。
第三,向外筹集资金。资金对于行业发展之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储能产业而言,要尝试更多的获取资金来源,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当然,对于产业发展来说,能为用户和投资人带来可持续或者可预期的价值增值,才是好的产业。行业参与者要敬畏资方,真诚借助资本的力量促进产业发展,切不可忽悠。
第四,向内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根本,如上文对影响储能项目投资收益因素中的分析,并网电量对投资回报率影响很大,这个就涉及到储能系统在全寿命周期内能够“吞吐”的电量了。其实放眼现在市场上相对成熟的储能技术,尚没有一种技术十全十美,如何让储能系统更安全、效率更高、寿命更长、运维成本更低、更绿色环保可循环,都需要从业技术人员贡献更多智慧。
结语
储能作为可以改变能源时间和地域属性的一门新技术,恰又站在能源革命历史背景和电力体制改革时代窗口的交叉点上,某种程度上甚至牵动着能源战略背后的国家意志,因此,其发展过程注定需要经过时间的严苛检验。储能行业的参与者还是需顶住压力,走出低价竞争泥潭,充分发挥储能系统的功能价值,深度挖潜技术创新,通过提质延寿降成本,才能可持续发展。系统价格并非影响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市场化的需求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技术和市场处在供给与需求的两端,而政策机制和资本只是供给和需求对接的中间桥梁。所以,不管行业参与者是“前浪”也好,“后浪”也罢,相信都还依然努力耕耘并坚信有朝一日能够“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遍开储能花”!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