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墓地坐北朝南,适合建光伏电站
屋顶、农田、水面等哪哪用地都受限,光伏行业又将目光转向了墓地!
其实,“墓光互补”在行业内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08年,西班牙巴萨罗那附近的一个小镇就已推广了该形式。据介绍,桑塔克罗玛光伏墓园共铺设400多块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电能可以满足近60户居民的年用电需求,约等于每年减少碳排放近60吨。
再看国内,南京雨花台率先开启了“墓光互补”实践,功德园利用顶面空余面积,开发了近400KW光伏发电项目。初步估算,项目接入国家电网的25年间,预计可累计发电超20万度,约等于碳减排超200吨。除了表现出明显的环境效益外,该项目还帮助园区实现了用电上的自给自足,经济表现也很不错。
考虑到现实因素,墓地一般呈坐北朝南的格局,阳光较为充足,且墓地属于建设用地,具有长期不会迁移等特点,因此比较适合用来建设光伏电站。
之前,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编制的《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特别提到,“对建设占用农用地的,所有用地部分均应按建设用地管理”,严厉打击了部分光伏项目随意占用基本农田的乱象。
与此同时,“墓光互补”相关应用方式也在更新,具体有光伏、风力与高层墓地三位一体发电系统;带有光伏发电的墓地用储物室;一种墓地太阳能供电系统;一种新型墓地光伏支架等,可通过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墓地的剩余空间,挖掘光伏安装用途,不管是接入国家电网或是自建自用,均不失为“光伏+”模式拓展的又一创新之举。
更有甚者,已经不局限在使用墓园顶部空间。如“广州国际殡葬博览会”上,还出现了“太阳能墓碑”、“太阳能电子坟墓”等,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供电,播放储存好的音视频,完成缅怀或回忆。
对比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模式,“墓光互补”推广的阻碍在于其现在仍不被大部分人所接受,以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问题的争论。但从上述实际案例也能看出,这一形式有很多可取之处,包括其对土地资源的复合利用以及对碳减排的贡献,随着用地规模进一步缩减,该方式未必不会成为光伏行业的下一个重点开发方向。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