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优势补短板 浙江“无废” 绍兴提速
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全国“无废城市”试点,绍兴市“无废城市”建设一年来,根据自身产业结构优势和短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持续提升城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为同类城市提供了可参考借鉴的样板。
同时,绍兴探索“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遭遇的困难与需求,也为下一步“无废城市”制度建设、体系建设、政策引导、规划方向等提供了思路与方向。
固废利用处理水平领先,可为同类城市提供样板
绍兴市凤登环保有限公司负责人章磊一有空,就会跑到厂区数一数来来往往的槽罐车。“进出的车子越多,我们企业的利润就越大,对生态环境做出的改善也就越大。”
原来,凤登环保的“高浓度废液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示范装置项目”,可让槽罐车载着医药化工企业的高浓度废液进厂,装着纯氢、液氨等工业原料离开。自2017年建成运行以来,这个项目已累计处置绍兴及周边地区危险废物近10万吨,并利用其作为原料生产各类化工产品近20万吨,实现了危险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类似的废物处理企业和项目,在绍兴并不少见。
如众联环保有限公司可以处理包括医药废物、农药废物等40大类、共389小类的危险废物,公司还与高校合作成立了浙江省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众联环保分中心;又如绿斯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拥有完整的生物降解塑料技术体系,主要膜袋产品在堆肥条件下90天可完全生物降解……
“这些企业是绍兴处理和利用固体废物的基础,也是绍兴入围‘无废城市’的重要加分项。”绍兴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钱进表示,由于一向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绍兴有着良好的固体废物处置和利用基础。2018年,绍兴工业固废的利用处置率达到99.94%,在全国都不多见,农业废弃物处置、建筑垃圾源头减量也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而对于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绍兴也已开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分拣设施建设。“通过政府部门规划、社会企业运营,目前绍兴已经建立了214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以及4个区级分拣中心。”在占地4500平方米的绍兴市越城区城西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市供销社业务处负责人李勇告诉记者。
在他背后,打包机、拆解机、泡沫热熔机等大型机器正隆隆作响,对垃圾进行分类加工。仔细一看,其中不乏废轮胎、碎玻璃、旧家具等低值垃圾。“通过相应的政策补贴,我们已经实现兜底回收,避免低值垃圾污染环境。”李勇说。
“在东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分布,也是绍兴获得‘青睐’一大原因。”钱进说,作为一个偏重工业和服务业的东部发达地区中等城市,绍兴的三产比例分别是3.6%、48.2%、48.2%,这意味着绍兴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工业领域和生活领域,产量大且数量多,选择绍兴做试点,可以尽快出成果、成体系,为同类城市提供样板。
抓住短板,解决处置能力不足顽疾
绍兴也曾遭遇“垃圾围城”的窘境。2019年5月,越城、柯桥的不少工业园区,夹杂着生活垃圾的工业垃圾在工厂门口堆积成小山,时间一长散发出阵阵异味。“以往环卫部门每天都会上门来收,结果那一次好几天都不来收。”一位企业负责人对这次事件记忆犹新。
记者了解到,原来两地的部分工业垃圾依托生活垃圾焚烧设施进行处理,但随着生活垃圾不断增量,焚烧设备无法消化,于是有关部门下发了规定:禁止工业垃圾混入生活垃圾处置体系。此事虽然经过政府部门协调,情况得到缓解,但也充分暴露出当时绍兴固废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生活垃圾处置能力已接近饱和,工业固废虽已实现全量无害化处理,但专用处理设施仍存在911.8吨/天的缺口。”钱进表示。
绍兴要打造无废城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处置能力不足的顽疾。据悉,绍兴在“无废城市”创建期间要上90多个项目,其中需规划引进项目有30个,2020年要完成的有63个。目前,绍兴市循环生态产业园二期工程正在加速推进,建成后将新增1000吨/日生活垃圾和500吨/日工业垃圾的处置能力,有效缓解这一难题。
提升末端处置能力固然重要,但“无废城市”更重要的内涵在于用绿色方式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印染产业是绍兴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绍兴实施产业集聚提升,许多企业走上了改造升级的道路。“我们通过碱减量废水收集工艺,使得整车间的单日用碱量减少半吨、单日用水减少60吨,以前进过车间就得换鞋,现在这已经成为历史。”浙江爱利斯染整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国根指着干净的车间地面告诉记者。
而在看不见的厂房下面,印染污水正通过管道输送到几公里外的柯桥江滨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集中处理,由此产生的污泥则被运输到浙江龙德环保热电有限公司进行环保焚烧,产生的热输送回印染企业,发出的电卖给国家电网。
像爱利斯这样通过科技实现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项目,在绍兴还有很多。仅工业固废和危废方面,华纯再生资源6.5万吨/年印染碱减量白泥处置及再生利用项目、众联环保和德创环保废盐资源化利用项目、凤登环保年处置危险废物5万吨技改项目、光之源环保5万吨/年废矿物油综合利用等项目,均已在顺利运行或加速推进中。
主动加码,未来急需政策技术支持
列入试点城市之后,《绍兴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顺利通过评审。绍兴还在国家要求的各项指标上新增指标,并将试点建设纳入各区、县(市)和相关市级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中。
经过数月的努力,绍兴“无废城市”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如2019年开工的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近30%,提前并超额完成27%的试点要求;上虞区积极推进农药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置”,实现回收率和处置率100%……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在创建过程中,绍兴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诸多困难,亟待解决。
工业废盐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副产结晶盐类,存在处理难度大、处理费用高及环境准入标准高等问题。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绍兴市规划引进了一个10万吨/年工业有机废盐资源化利用项目。“目前项目已在做可行性报告,但要落地,最需解决的是土地指标。”项目建设方浙江德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德创环保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个例。“因为配合‘无废城市’新建的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都需要土地、排污指标等生产要素。”绍兴市无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解决这一问题,绍兴已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进行了统筹,但由于项目众多,有些指标还需要省级相关部门予以支持。
此外,绍兴“无废城市”建设还需要更多先进、适用的技术支撑。建矿于1959年的漓渚铁矿曾为绍兴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随着矿石越挖越少,1000万方库存尾矿砂成为了绍兴环保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目前,绍兴有关部门和北京一家单位联合设计处置方案,但在综合利用上遭遇了瓶颈。“我们进行了调查,但找不到铁尾矿砂的处理标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说,这意味着绍兴需要制定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标准,这急需高校、科研机构的配合。
与此同时,绍兴还在思考如何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化为具体行动。
“老百姓都知道‘无废城市’建设有好处,但却普遍难以接受。”绍兴市无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人们的认知观念转变,需要长期的宣传引导。”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