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总抓手,推动固废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固废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为促进资源再生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固废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促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构建绿色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产业发展成效初显
新时代我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新兴技术蓬勃兴起,数字“智理”与生态环保产业的融合步伐加快,科技赋能成效显著。随着固废环保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固废处理行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得到稳步推进,配套的资源再生与循环利用体系数字化水平日益提升。固废产业前端收集一站式、循环利用一条链、智慧监管一张网的模式得到推广,基本实现了固体废物“可闭环管理、能溯源倒查”,固废产处双方供需信息畅通。
随着固废管理信息系统的迭代升级,部分地区已实现危险废物“趋零填埋”,各类固废得到闭环监管和整体“智治”,有力推动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省市县三级联动、各部门跨界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覆盖全面、能力充裕、结构优化、竞争有序的固体废物利用处置新格局开始形成。
此外,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生活垃圾焚烧飞灰资源化利用、燃煤电厂协同处置油泥等场景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地市通过建设花园式固废处置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立健全生活垃圾跨区域处置生态补偿机制,安排专项资金反哺固废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破解固废处置产业项目“邻避效应”树立了典范,不少固废产业项目实现了从“邻避”到“邻利”“邻喜”的绿色转型。
下一步工作思考
进入新时代,固废产业应锚定“聚焦源头减量,促进资源全量化高值化绿色化循环利用”的发展定位,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总抓手,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关键,推动固体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一是注重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医疗废物等综合治理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不同品类固体废物性状及成分等特点精准施策,不走千篇一律、内涵空洞的同质化产业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固废产业的绿色带动作用,引领各部门全方位推进、各市县全覆盖开展、各行业全动员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助力城市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
二是以“无废”理念为思想引领,着力构建政府引领、企业落实、公众参与的固废环境管理共建共享机制。培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完善权责明晰、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固废环境管理工作格局。优化并延伸固体废物从产生到处理的产业链,加快推动垃圾分类+再生资源两网融合,促进固废产业做大做强。
三是聚焦固体废物的产生环节、贮存环节、转运环节、利用环节、处置环节,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完善专班运行机制,融合协同推进机制,注重固废产业的顶层设计。完善污染者付费机制和固体废物统计制度,健全“无废”制度。大力营造固废产业的“无废”氛围,助力实现产废源头减量化、分类贮存规范化、收集转运专业化、资源利用最大化、高压严管常态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治理行业产业化、制度创新精准化、处置能力匹配化、齐抓共管制度化。
四是在固废产业的细分领域,要促进工业固废、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进一般工业固废集中收运体系建设,完善小微产废单位危险废物集中收运平台建设。关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建筑垃圾消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能力提升,补齐处置能力短板。探索对固废产业相关企业基本情况和经营行为进行实时评价,采取差别化监管措施。研究制定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通过标准引领,运用综合措施,推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提档升级。健全固废专业统一收运体系,完善再生产品标准体系,探索固废处置生态补偿机制。以固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从“无废城市”试点建设迈向建成“无废社会”做出贡献。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