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副业网信息网
loading
免费发布信息
·总站 [切换]
    信息分类
    敖包副业网 > 热点资讯 > 节能 >  骑车、坐公交地铁也能挣“钱”了?

    骑车、坐公交地铁也能挣“钱”了?

    时间:2022-07-01 16:25:49  编辑:敖包信息网  来源:敖包网  浏览:102301次   【】【】【网站投稿

    “这几天,朋友圈被低碳话题刷屏了!”前不久的一天,朋友小董给记者发来信息。受此启发,她第一次试了高德地图里的“绿色出行”平台。早晨从家走到地铁站,不到2公里路程,计入576克低碳能量。“下班再走一趟,积满1千克就够换一瓶矿泉水了。骑车、坐公交地铁都能攒能量,满额还能兑换咖啡券啥的。”


    这个叫做“北京MaaS”的平台,可量化个人绿色出行产生的碳减排效果,并给予奖励。自2019年推广以来,注册用户超过140万人,累计减排量达到14多万吨。


    记者明显感觉到,身边人对低碳的关注度高了。多位业内人士亦证实,越来越多与北京MaaS类似的个人碳减排平台大热,引导绿色低碳消费、增强全民节能意识。


    小小减排行为 换来“真金白银”


    减排还能换来“真金白银”。利用积攒的低碳能量,MaaS目前已在北京市绿色交易所完成2.4万吨碳减排量交易,所得120万元全部返还给参与活动的个人或用于支持公益事业发展。“这就是节能降碳的意义。”平台建设支持单位之一、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相关人士介绍,不同出行方式的排放差别巨大。比如,一辆1.8升排量的汽车行驶1公里,碳排放量大约为273千克;一人平均每乘坐1公里地铁,排放量只有28.6千克。“我们就是要把少排放的部分量化,激励和带动更多人绿色出行。”


    其实,这样的个人平台有个统一名字——碳普惠。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面向大众、以“碳”为媒的激励机制,对资源占用少或作出低碳贡献的人给予奖励。“我们日常吃穿住行都要使用能源,一个人用能看似有限,但加起来总量不容小觑。国家一直倡导绿色低碳消费,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端节能降碳的空间比生产端更大。”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黄锦鹏表示,碳普惠机制的建立,给个人减排提供了有效依托。


    “在生产端,一个行业可以制定减排标准、核定减排量,但消费端面向的范围广、场景多,各种各样用能方式给统计核算带来极大挑战。”黄锦鹏坦言,碳普惠平台可解决这一核心痛点,让个人节约多少能源、少排多少二氧化碳有据可循。


    在北京绿普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岚看来,绿色消费还影响着生产端。“过去说低碳,更多停留在宣传层面,喊喊口号、贴贴海报,碳普惠是真正激励个人参与。大家都去购买低碳产品,反过来也将带动生产方式发生改变,让企业意识到绿色竞争力的重要性。”


    从政府主导到企业主动 绿色行动不断延伸


    随着低碳理念不断深入,浙江、河北、深圳等多地密集建设、推广碳普惠平台。例如,由江西省发改委指导建设的“江西低碳生活”,于4月上线运行,接入48种应用场景,衣食住行领域的减碳行为均可记录。再如,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联合上海、天津等9个国家级碳交易平台,共同启动了“碳普惠共同机制”。


    记者注意到,不同于初期,多由地方政府主要出资打造、维护运行,平台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企业主动加入。以国家电投为例,由其打造的“低碳e点”已运行1年多时间,这是全国首家央企碳普惠平台,汇聚了集团14万员工的低碳行为数据。光盘行动、无纸化办公、植树……每次绿色行动都能得到减排量认证、累积,在员工商城兑换商品。


    满帮集团数据智能首席科学家陈朝晖告诉记者,该集团打造的货运领域首家碳普惠平台即将上线。司机可拥有个人碳账户,平台根据接单的运输里程,跟踪记录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相关数据。“货运行业减碳本质,是提升能源在单位运输周转量上的效率。减碳就是节油,节油对应着成本下降。平台通过智能调度等方式,帮助司机减少车辆空驶、空置和空载,在提升实载率的同时实现减排。”


    陈朝晖算了一笔账:一位驾驶13米平板货车的司机,通过平台配货,减少50%的找货空驶距离、提升45%的实载率,每年可节约柴油4400升,按照0号柴油价格8.5元/升计算,相当于帮助司机降低成本支出3.7万元,同时减少12.6吨碳排放。“未来,减排量还将以补贴形式返还。如果以30元/吨的碳价计算,每个月碳资产减值就有378元。”


    体制机制逐步建立 形成合力增加效益


    数量多了,质量也要有保证。记者发现,部分平台“来得快、去得也快”,运行一段时间后或停滞不前、或悄然下线。


    “可持续性是关键问题。初期可以借助政府补贴、官方支持,但只有走上市场化运行的道路,平台才能活下来、活得好,真正持续发挥减排效益。”黄锦鹏证实,新平台层出不穷,但更新迭代也比较快。“说白了,运转不下去,只能自行下线。”


    黄锦鹏提出,既要有减排需求,也要有消纳能力。“个人减排量收集上来,不是单单攒在自己手上,减排量出口同样重要。比如,有些地区会找本地的商户,提供消费券、打折券,对方为了吸引流量也愿意加入。短期内可行,但此类方式的可持续效果欠佳,减排量消纳规模较小,碳普惠平台有待探索更好的商业模式。”


    “在部分地区,用户仍停留在被动参与减排;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没有形成合力,缺乏联动效益;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未打通,减排行为被重复计算,数据缺乏量化标准或不能汇总。”陶岚认为,多元化的碳普惠机制更加有效,是建立在“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各方参与、全民行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已经牵头编制了《公民绿色低碳行为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导则》团体标准,细分衣、食、住、行、用、办公、数字金融等7大类别、40项绿色低碳行为,为量化提供基本规范。”


    记者了解到,部分地区正在从机制体制层面进行完善。例如,《上海市碳普惠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已公开征求意见,拟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引导碳普惠减排量通过抵消机制,进入上海碳交易市场,支持与鼓励上海纳管企业购买碳普惠减排量。再如,《山东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2022年—2023年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搭建碳普惠平台,建立个人碳账户。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

    敖包副业网

    最新便民信息
    1371768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