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化工巨头200亿“跨界”入局,储能行业为啥成了香饽饽?
2022年10月29日,盛虹集团储能总部项目落户苏州市吴江区签约仪式举行。将在吴江区域规划产能规模50GWh,将分期进行建设,总投资额200亿元。
其中,一期将建设16GWh新型锂离子储能电池项目,投资额125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利税近30亿元。盛虹集团将围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目标以锂电池及储能系统集成为核心打造从材料、电芯、模组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力争快速形成领跑储能行业发展、引领绿色经济变革的全球行业领军企业。
项目技术优势显著,拥有国际领先的预锂化技术、活化添加剂、储能电池智能传感技术、毫秒级主动保护技术、 安全阻隔技术、大数据故障诊断和预警技术、多端直流控制技术等全链条“护城河”,具备新型储能技术领域革新突破能力。
在电芯等核心部件,盛虹上游平台可提供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隔膜材料、DMC电解液材料等核心原材料;同时,电芯需要的磷酸铁锂材料,未来也将实现自给自供,在电芯核心原料上实现65%以上的成本自控,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抗周期风险能力等都将处于全球领先。
进军“万亿级储能新赛道”,看似跨界,实则与盛虹集团“化工原料大平台+新能源新材料1+N”战略高度统一,是上下游产业耦合能力的体现,也将进一步释放盛虹新能源新材料全产业链优势。
特别是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电化学储能技术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实现储能商业化到规模化的发展……储能产业爆发式增长现状如何?各界巨头又纷纷跨界入局储能产业,都有哪些亮点?
驶入发展快车道
毋庸置疑,储能正在逐渐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开局年,储能成为行业热议话题,身份地位的逐渐清晰、价格机制的重新划定、项目建设的不断敲定......整个储能生态圈正呈现着欣欣向荣的局面。
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于能源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此同时,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所引发的能源消纳等问题日益凸显,而储能正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最佳方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已明确要求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装机快速提升,使储能的刚需属性愈发增强。在政策利好和能源转型的双重驱动下,储能行业正驶入发展“快车道”。
储能电池成为“香饽饽”
在下游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下,动力锂电池产业链上游材料各环节相继展开了大规模扩产,其中正极材料最具代表性,它是占据电芯成本30%~50%的重要锂电材料,也因此成为众多化工企业欲凭借原料资源优势竞相入局新能源领域的关键环节。
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业链来看,产业链上游原料涉及锂、磷、铁等资源,因此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参与者包括了锂盐厂商、磷化工厂商、钛白粉厂商(副产硫酸亚铁)、传统正极材料厂商、锂电池制造厂商等。新洋丰、万华化学、川恒股份、安纳达、司尔特等大化工企业,都相继宣布利用主营产品的副产品跨界投建磷酸铁、磷酸铁锂材料项目。
近两年,因正极原材料更容易获得、较锂离子电池更具成本优势,钠离子电池的研发推广热度持续升温,尤其在锂电池正极材料持续暴涨的背景下,行业甚至有“苦锂原材料久已”的感叹,急需“锂”之外的储能技术突破。
在电池、正极、负极等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储能电池电极材料,多个钠电池的生产环节,全球企业均已有所布局。
例如宁德时代全面布局了钠电池及其材料领域;亿纬锂能公司有钠电池相关技术储备;鹏辉能源已生产出钠电池样品;欣旺达拥有钠电池补钠技术及钠电池相关发明专利以及三峡能源打造钠离子电池1GWh规模化量产线......
在储能电池技术路线选择上,例如,中国石油明显青睐钠离子电池和钛酸锂电池。其对钠离子电池的布局重点,一是在满足循环5000次以上、-20℃~60℃耐温宽的正负极电极材料研发,二是在电芯产品研发、实现钠电电芯批量制备,第三要开发电池管理系统与能量管理系统、电池模组集成技术等,最终要开发出安全稳定运行的低成本百千瓦级钠电储能装备,实现50kW/100kWh的钠离子集装箱式储能装备在油田场景下的应用示范。
此外,中国石油还对高功率储能电池技术——钛酸锂电池抛出橄榄枝。钛酸锂以高功率、低温性能优势一直在电池应用市场拥有相对固定的用户群体,主要代表企业就是格力钛新能源。近两年随着国家对多元化储能技术的推广,其应用场景也获得了进一步拓展。
9月1日,宁德时代与中国移动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零碳数据中心建设、分布式储能与电网智能协同、备储一体化智能锂电池及运营管控平台开发、虚拟电厂建设运营、新一代通信业务、工业互联网智能应用、跨国业务连接、泛行业生态融合等领域开展合作。此次签约标志着宁德时代和中国移动正式启动全面战略合作。
9月28日,赣锋锂业在公告中透露,已与宜春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构建从锂资源开发到锂电材料、新型锂电池、电池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赣锋锂业将分别在宜春投建年产30GWh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和年产7000吨金属锂项目,在奉新县投建年产5万吨电池级锂盐及锂矿采选综合利用项目,在丰城市投建年产5万吨氢氧化锂项目。
当前,我国新型储能市场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渗透率较低,但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储能产业将随之进一步发展。业内专家表示,未来,储能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而《方案》再次明确对储能行业的鼓励,能够促进产业突破技术瓶颈,将储能产业较快地催生起来。
原标题:盛虹200亿“跨界”入局,这个行业为啥成了香饽饽?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