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两会聚焦,绿氢市场加速启动!“裂水制氢”技术正在突围
能源绿色转型加快背景下,兼具生态友好、储运便捷、应用场景广泛等明显优势的氢能,被寄予成为化石燃料最终替代品的厚望,甚至被称作“21世纪终极能源”。不过与应用环节的低碳、无污染相比,氢能在制备上还做不到完全绿色。现阶段,氢主要由化石能源、工业副产等制取,前者即为“灰氢”,是当前主流技术手段。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约有9400万氢气产量来自化石能源,占比高达81%。而低碳排放方式制氢占比仅为0.7%,最为清洁的电解水制氢产量近3.5万吨,占比尚不足0.1%。在我国,氢能主要来源以煤炭为主,在2020年,国内煤制氢占比高达62%,天然气制氢占比19%,工业副产氢占比18%,电解水制氢占比也仅有1%。
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绿氢制作到使用全部环节都能做到无碳排放,是真正意义上的“零碳”能源。但现实情况是,出于成本高、制备效率低等种种原因,绿氢的市场需求一直难以得到有效释放。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聚焦氢能发展问题。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带来的《关于出台支持绿电制绿氢的电力政策的建议》引起了广泛关注。他认为,发展绿氢产业既能充分利用风光资源,解决弃风弃光的问题,又能满足化工行业对绿氢的大量需求,解决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等高碳排的问题。
亿华通董事长在《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氢能规模化发展》的建议中亦提到,希望由国家牵头,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探索多元化氢源供给模式,推动可再生能源绿氢发展;做好工业副产氢、化石能源制氢产能整合工作,前期支撑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
事实上,政策层面一直绿氢保持高度关注,并有明确支持倾向。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指出,将持续推进绿色低碳氢能制取、储存、运输和应用等各环节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以及开展光解水制氢等氢能科学机理,以系统构建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
地方层面,上海、广州、成都等城市陆续在各自的氢能及制造业发展规划中,亦将绿氢作为重点开发对象。如上海在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中,提出加快推动光伏制氢的示范应用,探索氢交易及绿氢交易、价格指数、溯源认证、氢储能等参与电力市场和氢能碳减排的市场化交易机制。
随着这些政策落实,我国绿氢产业链势必会迎来更快速的扩张。而2023年以来,“裂水制氢”等绿色制氢技术的升级则更让行业看到突破的希望。
1月份,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发出一款新型太阳能电池,可模仿自然光合作用将水转化为氢和杨,效率达9%,较同类太阳能解水制氢效率高出近10倍。研究员表示,该装置通过缩小半导体降低制氢成本,分解水所用的催化剂由氮化铟镓纳米结构制成,生长在硅表面,能有效增强制备效率。
近期,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有报告称,通过合成一种被称为镍铁氢化酶的古老生物酶,已经能够实现拟真大自然环境中氢气产生方式,将为可再生能源经济生产氢气方面可以发挥关键作用。研究员声称,下一步的挑战在于最大限度提高制备效率。
【重要提醒】
↘↘点我免费发布一条本地便民信息↙↙(微信搜索13717680188加小编好友,注明,免费拉您进群聊),优先通过审核。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