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等级:
- 实名认证:
- 浏览:3414 次,点评:0 次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国外购买彩票网站_39t
国外购买彩票网站【加威FFHH3888】加威FFHH3888免费送彩金8_88 官网F37.com
金台资本组????????
“个别企业‘蒙混过关’,借机在科创板IPO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第一批、第二批科创板IPO中“蒙混过关”的企业多了,会打击投资人的信心。未来真正做科研的机构和企业,在完成IPO辅导再申请登陆科创板时,可能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这种影响才是更深远的。”
科创板今年3月份开始申报,速度之快超出了市场的预料。
“现在我们是‘超音速’前进,所有政府机构都设置了绿色通道,压缩时间。头天证监局辅导验收,第二天证监局挂网,两天后材料上传交易所,上传后次日就会出反馈函。”某省证监局工作人员如此表述该省拟上科创板企业的进度时间表。
不过,半年内完成和确定首批IPO企业,有投资市场人士还是表达了一些担忧,如何在高效的同时严把质量关?让真正拥有“硬核科技”的公司上科创板,而把企图“蒙混过关”的“伪科技公司”拦在门外?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希望通过《中国经济周刊》给业内一些提示。
如何快速判断
一家企业是否有硬核技术
中国的科创板其实就是对标美国的纳斯达克。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科研实力有目共睹。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有适合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发展的体制,而这个体制的实施平台,就是纳斯达克。真正潜心做实事的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其所在公司到纳斯达克上市,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物质回报。通过搞科研上市,一个人20岁时就可能获得其他人50岁才能获得的物质回报,这给人们踏踏实实做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动力和底气。这就吸引了世界范围内优秀的公司和科研人才向美国汇集,进而提升其科研实力。
国内科创板的推出,并不仅仅是为一些科研机构、企业融资,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选择,使一些拥有真正核心技术和研发实力的机构、企业、人员获得研究资金、物质激励,打造“造富效应”,让市场认识到投资真正的研发机构、企业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进而吸引更多的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做研究、吸引更多的投资人来投资,形成良性循环,发挥导向作用,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机构的实力,进而占据国际核心硬实力竞争的先机。
此外,科创板其实也是给了一些科研机构一个出口。一些由于未能盈利、技术保密等原因无法在A股或纳斯达克上市的机构,以后就可以通过科创板融资,在保证研发进展的同时,也留住了人才和技术。
按照业内的普遍情况,一般真正做科研、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机构、企业,其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应在15%以上,很多企业能达到30%~40%甚至更多。若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几,很难让外界相信其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关键核心技术。
要拥有关键核心技术,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足够专业的团队。一般的科技研发企业,其研发人员占比很高,甚至可达80%以上。这些企业的销售人员、生产人员、行政人员的数量有限。
一家企业符不符合科创板的目标,有几个可以快速参考的点:首先,关键核心技术其实就在为数不多的细分垂直领域内,在这些领域之外的企业包装得再好也可以舍弃;其次,这个企业是否持续、长时间地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是否拥有专业的科研团队;再次,企业的创新是否是底层、基础创新,是否真正在方法论上有创新;还有,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是否是有效专利,若企业的专利大部分是实用新型专利,那就称不上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最后,与国际对标,技术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虽未达到先进水平,但因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产品空白。
以新能源中的锂电池产业为例,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电池能量密度很难再有突破性进展,对投资者而言,其产业链的价值吸引力就会变小。尤其是夹在锂电池产业链中端的企业,面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下游的电池制造商时很难有议价权。
除了锂电池行业,还有一些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实际上只是在做集成或代工。
资深投行人士“敲黑板”:
科创板如何拦住“伪科技公司”
很多安心做科研的机构和企业,此前因盈利达不到要求等原因,难以在主板上市,因此之前未进行IPO辅导。而面对科创板,此时这些机构和企业再进行IPO辅导,最快也要在2020年上半年才能完成IPO准备,在时间上已大大落后,这可能会导致一些真正符合科创板技术要求的科技类公司,赶不上科创板今年的上市时间表。
相反,此前就想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IPO的企业,准备较为充分。再加上科创板降低了对企业的盈利要求,要谨防一些企业把自己包装成高科技企业后趁机转道科创板,以“蒙混过关”。如果科创板确定要在2019年底前正式开闸,那就需要一定数量的IPO企业做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谨防一些并没有真正关键核心技术、不符合科创板设立初衷的企业登陆科创板。如果速度和质量发生冲突,我认为应重视质量。
个别企业“蒙混过关”,借机在科创板IPO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第一批、第二批科创板IPO中“蒙混过关”的企业多了,会打击投资人的信心。未来真正做科研的机构和企业,在完成IPO辅导再申请登陆科创板时,可能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这种影响才是更深远的。
资深投行人士建议,降低科创板设置的申请企业必须持续经营满3年的相关要求。一些机构,例如中科院等下属的科研机构,在其体系内已研究多年,也有不少真正的核心技术。这些机构单独成立公司后,一两年就可顺利运行,但被这个要求挡在科创板门外。可以考虑研究将持续经营满3年的要求降为2年。
试行注册制后,
谁来为科创板把关?
此前,创业板是审核制,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而新三板则放得太松,各种挂牌的公司鱼目混珠,难以达到设立之初的效果。
此次科创板的设立,在制度建设层面更加严格、规范和完善,如虽然试点注册制降低了企业IPO的门槛和难度,但同时引入了股票上市委员会和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在双重“把关”下,可以在更高程度上保证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水准。
这就涉及到,科创板IPO试点注册制后,谁来把关的问题。
企业肯定是第一道关,在进行信息披露时应真实、客观,但在现有条件下,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企业的主观意愿;第二道关是券商,他们应不唯利是图,真正按照科创板定位和标准来辅导、保荐IPO企业,但商业利益驱动下,在现实操作中有一定难度;第三道关就是上市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专业人士,他们的意见非常重要,是最后的防线。
相对于技术要求而言,科创板对于财务要求并不高,尚未盈利的企业也可申请,这可以理解为科创板对于技术的要求高于财务要求。而从目前实际情况看,一些企业、券商仍受传统思维束缚,还在强化财务指标。
虽然有多层把关,但如何确保最终登陆科创板的一定都是好企业仍是最大难题,毕竟纳斯达克也鱼目混珠。不过市场的选择是双向的,只要有几家真正做研发、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通过科创板实现了自我价值,给投资者树立了信心,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真正做科研的机构、企业,以及专业的投资者就会进入科创板,为落实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文 | 中国经济周刊-金台资本组记者 ;周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