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等级:
- 实名认证:
- 浏览:3433 次,点评:0 次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缅北明哥是干什么的_t09
缅北明哥是干什么的184▄8832▄8886
自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起来,对外输出革命一直是伊斯兰共和国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伊斯兰革命卫队一直将自己视为输出革命的主要力量,通过不同形式的输出革命,共和国一直保持着与周边国家部分团体的紧密联系,革命卫队输出革命始于20世纪80年代黎巴嫩同以色列冲突的背景下。当时,革命卫队和伊朗外交部先后通过资金和武装支持来帮助黎巴嫩真主党对抗犹太复国主义的入侵,这也为之后卫队与真主党的稳固关系打下基础。除此之外,革命卫队还通过在境外扶植代理人、资助海外伊斯兰革命、圣城旅的军事活动等等来扩大伊朗在地缘政治中的影响力。
输出革命的早期实践(1980-2003)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统治的思想基础源于霍梅尼的国家革命理论,霍梅尼有关“世界伊斯兰革命”的思想成为后来共和国输出革命的思想根基。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霍梅尼呼吁进行全球伊斯兰革命,他曾针对革命的输出问题说道:“这是一场拥有普遍民意的革命,因此会在全球范围内爆发。所有穆斯林国家,为了取得伊斯兰政治革命的胜利,穆斯林都有义务摧毁那些已经本身腐败并且导致他人腐败的政府体系,推翻所有奸诈、腐败、压迫的制度。”霍梅尼的这种思想后来被写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中。其中第154条:“谨慎克制自己不参与其他国家的事务,但同时支持世界上任何一个受压迫民族进行反抗压迫的正义战争”这一系列的说法后来被称为“输出革命”,这也为伊斯兰革命卫队日后的海外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法律基础。
伊斯兰革命胜利后,霍梅尼倾向于向外输出革命,此时的革命卫队已经建立了地方网络并有了对外输出革命的诉求。同时,伊朗伊斯兰革命的胜利与许多境外的穆斯林政治团体产生共鸣,他们认为伊朗伊斯兰革命可以解决他们的政治困境。
与伊朗接壤的伊拉克受到革命影响最为直接,作为拥有什叶派人口最多的国家,伊拉克却是由逊尼派背景的复兴党掌权,这自然造成很多什叶派团体的不满。在这样的背景下,阿亚图拉·穆罕默德·巴乔萨德尔(Ayatollah Mohammad Baqer al-Sadr)号召伊拉克境内的达瓦党(al-Dawa)直接挑战复兴党的政治权威,并在境内组织了多起针对政府的爆炸袭击。这直接导致复兴党最为严厉的镇压,很多达瓦党成员被处以死刑。对于伊拉克的输出革命,阿亚图拉·蒙塔泽里在它的回忆录这样写道:“我们喊出的输出革命口号激怒了他们(伊拉克),而这些口号也促使伊拉克与我们国家爆发了长达八年的战争”。此外在沙特阿拉伯、巴林和科威特都发起了起义活动,同时,革命卫队也开始在黎巴嫩活动,除了帮助阿迈勒运动(AMAL)壮大实力外,还帮助黎巴嫩真主党成功建立。这些组织日后都成了伊朗扩大其在地区影响的重要伙伴。
两伊战争期间,革命卫队输出革命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虽然霍梅尼在战争取得阶段胜利后(霍拉姆沙赫尔的解放),不希望继续进行战争,但革命卫队却极力说服霍梅尼继续战争,革命卫队之所以强调继续战争,原因是在战争过程中,最初由几千未经任何训练的人员组成的革命队伍已然成为拥有强大战斗力军队。如果战争停止,伊斯兰革命卫队就无法扩大它的组织。
与伊拉克战争的继续并不意味着对他国恐怖组织支持的结束。相反,到了1982年,伊斯兰革命卫队增加了在黎巴嫩的驻军并帮助黎巴嫩真主党在黎巴嫩建立伊斯兰政权。除了军事活动外,革命卫队还在黎巴嫩贝卡谷地(Bekaa Valley)扮演着重要的政治角色,通过在当地建立学校、医院、清真寺以及福利院来培养支持伊斯兰革命的新兵。这些举动也为日后黎巴嫩的恐怖活动播下了种子。1982年11月11日,17岁的艾哈迈德·卡西尔(Ahmad Qassir)自杀式的恐怖袭击攻击了以色列在黎巴嫩的总部。此次事件之后,在伊拉克、科威特、沙特等都掀起了不同程度的的恐怖袭击事件。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1996年在沙特拉伯的胡拜尔塔爆炸事件,有19名美国军人死亡,另有500多人受伤,这一事件直至今日仍然被美国利用来攻击伊朗政权的“恐怖特征”。
输出革命的特殊力量——圣城旅
1990年,为了提升伊斯兰革命卫队参与地区事务的能力,圣城旅(Quds Force)应用而生。这支神秘的军事力量直接听命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其成员往往都具备虔诚的宗教精神以及绝对的忠诚感。伊朗通过圣城旅影响着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以及周边地区的局势,这不仅仅能够保障伊朗周边环境的安全,还可以更好的向中东其他国家输出革命。为了更好的理解圣城旅的具体作用,本部分主要探讨伊拉克战争后圣城旅在伊拉克的活动。
在哈塔米总统的第二任期中,伊朗人就开始出现在伊拉克境内。其中圣城旅扶植的伊拉克反对党团体获得了许多胜利。2005年后,圣城旅的秘密的军事活动开始浮出水面。为了杜绝美国袭击伊朗的可能性,伊朗政权通过武装不同的什叶派代理人来扰乱驻守在伊拉克的联军。对此,圣城旅凭借其与众多什叶派团体和民兵组织(如:巴达尔旅(SCIRT))的紧密联系来证明其在伊朗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无疑,没有德黑兰的支持,圣城旅要获得这样的实力是不可想象的。有资料显示,2006年2月,伊朗最高安全委员会(SNSC)就将在伊拉克的所有活动委任给圣城旅指挥部。此外,最高委员会还促使圣城旅的人员提高到了15000人。
随着圣城旅在伊拉克实力的增强,其逐渐加大了在伊拉克防卫美国军队以及鼓励民兵组织袭击美国军队方面的参与力度。2006年,美国官员多次发声指责圣城旅利用制造的爆炸成形弹(EFP)参与到伊拉克游击队对美军的袭击当中。面对日渐严重的形势,美国军队在北部城市伊尔比尔袭击了两处伊朗办公室。伊朗方面严厉谴责这起袭击事件,并要求美国释放在袭击过程中逮捕的伊朗官员,并声称这些官员只是合法的外交官。但根据美国驻伊拉克大使扎勒米·哈利勒扎德(Zalmay Khalilzad)的说法“他们在这次袭击中抓捕了五位伊朗圣城旅指挥官,并声称这些圣城旅成员不仅为伊拉克袭击团体提供培训和金钱,还在伊拉克边境武器走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逮捕他们是有理有据的。”
圣城旅除了为这些民兵组织提供后勤支持外,还为什叶派政党提供财务支持。圣城旅通过与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势力的联合来实现伊朗对伊拉克政治的影响。觉察到伊朗大规模的干涉伊拉克政治事务后,美国开始支持不受太多影响的努里·马利基(Nouri al-Maliki)参与伊拉克的事务。事实证明即便马利基获选并成为伊拉克总理,但这不能遏制伊朗在伊拉克势力的延伸。这是因为,两个国家不仅在地理上相连,还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宗教认同。只要新的伊拉克政府仍被什叶派把持,依靠伊拉克总理根本无法阻挡伊朗在该地区的崛起。
伊朗政府能够有效影响伊拉克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两国广泛的经济合作,以及两国政府能源部门大量的合作,如从巴士拉(Basra)到阿巴丹(Abadan)两条石油管道线和其他基础设施价值十亿美元的协议。伊朗与伊拉克间的政治与经济双重关系不仅来源于伊朗与伊拉克地缘层面的接近,也是受双方共同利益的激发。鉴于伊拉克邻近伊朗西部边界,伊拉克中逊尼派叛乱导致的动荡使伊朗不得不提高警觉。圣城旅对什叶派政治家以及激进民兵组织进行幕后支持的目的不但是提高其伊拉克国内政治的影响,更是对美国的地区野心以及其中东地区最大竞争对手沙特阿拉伯的防范。
圣城旅以自身的实力证明,它在实现伊朗这些目标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除了与美国军队开展的低水平代理人战争外,圣城旅对伊拉克国内政治事务的大范围干涉赋予了其另外的政治角色,圣城旅日渐成为伊拉克派系斗争幕后的主要政治势力。由于兼具军事和情报功能以及政治调遣能力,圣城旅在伊朗政权对美国的政策导向中有极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美国袭击了伊尔比尔的办公室后,圣城旅被政府赋予了大量的权限和外交职能来处理与美国的矛盾。这就意味着圣城旅在伊拉克局势日渐复杂的形势下为美国和伊朗就伊拉克局势进行对话提供了一种渠道。为此,圣城旅通过与伊拉克官员联络,承担了“反馈外交”的任务。
第一次“反馈外交”是由圣城旅长官卡西姆·苏莱曼尼(Qassem Suleimani)开始的,他在伊尔比尔事件后就尝试通过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Talebani)将一封信件交给美国驻伊拉克大使扎勒米·哈利勒扎德手中,其中包含了苏莱曼尼关于美国与伊朗间进行对话的多条建议。据扎勒米·哈利勒扎德的说法:“这些建议的内容包括建立美国与伊朗进行对话的三种渠道,由塔拉巴尼作为媒介进行间接对话,双边直接对话或者伊朗和伊拉克在美国顾问参与的情况下进行对话。”美国方面对此却并不积极。这种反应最终导致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美国军队频繁受到袭击,这些袭击者大多是圣城旅支持的代理势力。这些被当作是圣城旅对伊尔比尔袭击事件的回应。
伊朗与美国的政治话题将不可避免的涉及到革命卫队。在伊朗对伊拉克安全政策中占据垄断地位后,圣城旅凭借其在伊拉克的优势迅速崛起。到了2007年,哈梅内伊任命前圣城旅成员哈桑·卡奇米·库米(Hassan Kazemi Qomi)为伊拉克大使。圣城旅凭借自身在伊拉克强有力的实力证明,如果美国不承认伊朗在伊拉克的地位,如果没有圣城旅在伊拉克政权中的平衡,美国将无法维持萨达姆政权倒塌后伊拉克境内的安全局势。
伊朗政策的转变与圣城旅的新角色(2009-2011)
2009年美国新总统上台后,伊朗的政策转变为在伊拉克国内政治事务中充分运用软实力。随着奥巴马政府开始在中东地区战略收缩,伊朗对美国的军事威胁感逐步减弱。但是,伊朗政府仍然关心美国对未来伊拉克政权的计划。虽然两者都支持马利基竞选总理一职,但是美国还是支持在伊拉克政府中纳入更多的逊尼派教徒(尤其是那些与复兴党关系密切的逊尼派势力),这正是伊朗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缓和这种不安,伊朗采用了一项与伊拉克政治变化相结合的政策。伊朗开始减少对支持什叶派民兵实施代理人活动的依赖,更加主动的对伊拉克什叶派领导的政府进行大力支持,从而塑造更有利于伊朗的政治版图。
在2010年伊拉克的国会选举中,伊朗具体展现了其新政策。针对伊拉克的国会选举,伊朗政府一直试图推动什叶派作为主要的政治团体构建伊拉克政治结构,如果伊拉克政党内有大量的逊尼派势力,这是非常不利的。伊拉克国会选举后,伊朗政府主要的反对者伊亚德·阿拉维(Ayad Allawi),其领导的逊尼派联合政党(al-Irqiya)在国会中获得多数席位,但数量没有构成绝对的领先,它的席位仅仅领先马利基领导的法治国家联合党(SLC)。参与选举的另外政党包括穆克塔达·萨德尔(Moqtada al-Sadr)运动、达瓦党领袖易卜拉欣·贾法里(Ibrahim Ja’fari)以及与伊朗有着密切联系的什叶派政党——伊拉克国家联盟(INA)。尽管结果对于伊朗来说并非绝对的胜利,但是伊拉克以达瓦党和伊拉克国家联盟的主要派别获得的席位比例还是很好的限制了伊亚德·阿拉维领导的逊尼派势力崛起。
从另一方面来看,此次选举的不明朗结果使得伊朗可以通过什叶派领导的政党来对新政府构成施加影响,就此而言,圣城旅对伊朗政府的决策给予了极大地帮助。圣城旅其过去的旧的政治角色,通过自我雕琢赋予自身新的政治角色。正如之前所论述的之前圣城旅的政治面貌主要是由其与不同什叶派民兵集团的联系驱动的。但在新的角色中,圣城旅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伊拉克选举后的政治图景中将影响力延伸到联合的什叶派政党建设中。
为了解决对政府构成的争论,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加强其沟通渠道来获得什叶派政党对伊朗政府支持的候选人的支持。有消息称,到了2010年9月份,前伊朗驻伊拉克大使哈桑·卡奇米·库米(前圣城旅成员)出访库尔德斯坦地方政府时,试图说服库尔德人同意任命马利基为总理。苏莱曼尼也同时会见了法治国家联合党(SLC)的代表和萨德尔党的代表团。在会面中,他试图说服伊拉克国家联盟和法治国家联合党支持马利基作为总理一职的候选人,他还向代表们简要描述了伊朗说服叙利亚支持马利基的活动。经过圣城旅一系列的努力,2010年12月,伊拉克各派别同意在新组建的政府中由马利基担任总理,而塔拉巴尼(库尔德人)担任总统。阿拉维被任命为国家高级政策委员会的主席。但这一委员会却从未组建。显然,圣城旅在这一阶段伊拉克政治版图构建中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
阿拉伯之春后的圣城旅
在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后,伊朗和伊拉克见证了叙利亚地区逊尼派军事力量崛起导致的越来越紧张的局面。因担忧叙利亚冲突蔓延到伊拉克,马利基越来越密切的与伊朗和阿萨德结盟。这就引起了沙特等反阿萨德阵营的不满。随着马利基对伊朗的依赖加深以及提出更多不利于逊尼派的政策,其政治地位不断受到逊尼派团体的冲击,到了2012年12月,逊尼派省份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而对于马利基及其中央政府来说,最大的政治信任打击发生在2014年初,当时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从叙利亚侵入伊拉克,并在同年的6月摩苏尔(Mosul)击败政府军后占领了伊拉克西部以及北部部分省份。这一事件充分暴露了伊朗对于伊拉克影响的局限,并直接挑战了过去几年来革命卫队强烈支持的宗派政策的可持续性。为此,伊朗开始改变策略,伊朗政权内部开始有意识的控制伊斯兰革命卫队和圣城旅在伊朗对伊拉克外交与安全政策方面的影响。
当然,有限度的控制革命卫队和圣城旅的影响并不是彻底放弃二者的作用。伊斯兰革命卫队以及圣城旅依然是伊朗支持伊拉克加入伊朗与叙利亚战略联盟政策中的关键性因素。对此,苏莱曼尼的圣城旅就一直积极保护巴格达和库尔德等城市免遭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的袭击,并监督这些地区的军事培训、协调其附属什叶派民兵组织对抗ISIL。鉴于目前的发展趋势,革命卫队和圣城旅还不大可能被迫放弃其在伊朗安全和外交政策中的角色,一方面是因为其过去几年在该地区积累了一些利益,另一方面是因为伊朗目前也面临着ISIL的威胁。
除了在伊拉克实施影响外,圣城旅还通过自身情报网、军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影响着叙利亚、也门、黎巴嫩等中东地区的局势,这进一步证明了圣城旅在地区事务中强大的作用。
总之,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输出革命一直是伊朗政府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输出革命政策之所以长久存在是有原因的,持久的外部冲突和军事扩张将为伊朗内部力量及扩大伊朗海外势力范围制造必要的条件。在输出革命过程中,伊斯兰革命卫队扮演的重要角色增加了它在伊朗政治领域的影响力,在对外活动中,卫队为了更好的应对外部威胁不断变革其防卫与军事结构,这又导致卫队可以持续的向政府索取更多的权力。如今,伊斯兰革命卫队与圣城旅已然成为伊朗地区事务和外交极有影响的决策者。(作者署名:中东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