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档案
  • 信用等级:
  • 实名认证:
机构点评
  • 浏览:3393 次,点评:0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商家资讯

缅北明哥真人龙虎斗_mu3

发布者:oh07ju 发布时间:2019-04-09 来源:oh07ju

缅北明哥真人龙虎斗184▄8832▄8886

本周,美国陆军因为军费紧张,不得不削减了高机动轮式车族和“支奴干”block2直升机的采购速度,节省下来的几亿美元资金优先保障“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升级换代和新一代坦克的研制。而同时这“新一代坦克”又一次被描述为“也许不是坦克”。而俄罗斯国防部也表示,新组建的空降兵坦克团的T-72B3坦克已经装备了战术信息系统,终于让这种老式坦克进入了新世纪。而自媒体上,一帮人在热闹地讨论99A之后中国怎么就没有新坦克了。

那么,99A真的是中国坦克“历史的终结”了吗?之前已经有消息指出,我国下一代主战坦克正在路上,本周,我们就通过目前已知的零星信息,推测一下中国下一代主战坦克可能的“真容”。

围绕一门炮,设计一辆车

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一说起历史上那些各国设计师们奇思妙想的坦克,大家已经不会再想起90年代《装甲前线》里日本漫画家YY的E-79之类的怪物。新一代大多已经在《坦克世界》、《装甲战争》、《战争雷霆》里面驾驶这些可能从未真正有机会踏足战场的怪物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并且对其优缺点耳熟能详,熟练一点的已经很清楚用某型炮的某型弹药,从多远的距离上击中什么位置可以将其击穿,而什么位置不行。

国内某知名军事杂志早年黑历史——把E-79当做实际存在的东西介绍过……

《装甲前线》中另一种看起来还挺合理的YY战车,IS-2/152……或者叫行走茅房增强版……

不得不说,十多年前互联网上大家讨论这些假想战车的时候,还只能甩下一句话:“你永远无法用现实中的战车击败这些幻想战车,因为它们根本没有机会证实自己的弱点在哪里。”而今呢,多少有点机会了——虽然现实中困扰设计有缺陷的坦克最大的问题——开不动、容易坏、坏了没法修,这些在游戏里是没有表现的。但毕竟,今天的游戏玩家们可以通过这些游戏,了解到坦克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

而更有意思的是蜗牛制作组的《创世战车》,更是将坦克王国在装甲战车设计方面的热衷,发挥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个游戏里你可以利用制作者给定的零件,设计出完全独创的战车来——有意思的是,虽然这游戏是鼓励多样性,并且做了很多并不“真实”的平衡性设定,但是游戏中俄罗斯玩家,还是继承了现实中俄罗斯坦克设计的重要思路:围绕着一门炮,造一辆车。

后来好像有了很多平衡改动,但至少笔者短暂的《创世战车》游戏经历中,毛子对于大炮的热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当然了,苏俄坦克也并非全是如此,甚至T-34、KV-1、IS-4这些车,都是将火炮作为坦克总体中的一个系统设计的,而基本没有为了火炮而对坦克总体设计进行特殊的调整。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因为这几种坦克选用的火炮并没有到需要对全车的总体布局进行大调整的程度。

IS-4这样庞大的身躯,强悍的装甲,却装了一门威力一般般的122炮,实在是不像话,所以苏联也没有怎么青睐这辆坦克……

但不论如何,到了二战中后期开始,随着火炮越来越大,坦克也越来越多要为了它而做出适应性的变化。

最典型的就是从T-34-85坦克基础上安装100毫米炮的T-34-100被证明失败,随后苏联围绕100毫米坦克炮,设计T-44-100,之后进一步演进到T-54。基本上可以说这一系列车都是为了让100毫米坦克炮在坦克上发挥最大效能而进行的设计。

到了三代坦克,T-64开始使用自动装弹机,这意味着与火炮直接相关的系统在坦克的车内占据的比重比以前更大了,也意味着坦克需要迁就火炮进行更多的针对性设计。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如果要放弃现有的2A46型125毫米火炮换一种口径更大的火炮,那么现有的坦克车体结构肯定要做较大变化。

俄罗斯的弹盘式装弹机意味着整个车要围绕着这门炮和装弹机来进行设计,其炮塔和底盘的尺寸等因素都是由炮来决定的

俄罗斯的T-14坦克为了采用弹芯更长的穿甲弹,就将其自动装填机结构进行了变化,弹药改为竖向排列,当然它的这个结构和当年为了方便一次推弹而设计的T-64T-80的装填机并不一样, 本质上它就是把T-72装填机的储弹机构竖了起来,仍然需要进行二次推弹。

相比之下, 坚持采用装填手的西方坦克这方面问题小一些,美国M1坦克从105炮就可以很轻松地换上120毫米炮。不过随着现在自动装弹机的优势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认识,而120毫米定装弹药也已经接近人力能装填的极限,如果要换装更大口径的火炮,自动装填机也就必不可少。而且事实上,很多对本国乘员的体力没有信心(比如日本)或者在思维上没那么保守(比如法国)的国家也开始在西方式坦克上采用自动装填机。美国德国在坦克上保留装填手的主要考虑是装填手除了本职,还可以降低乘员在修理保养和日常使用中的工作强度,毕竟四个人干活更省力不是。所以现在即使美国计划给M1A2坦克进行下一步改装的时候增加自动装弹机,但仍然要保留第四名乘员,给他一个控制面板,去控制无人机。

从现有的消息看,M1坦克将要安装的自动装弹机系统构造可能会和日本90式类似

早年间美国人给艾布拉姆斯设计的自动装填机构

我们把话题绕回T-14坦克,这种坦克可以说是俄罗斯“围绕一门炮,设计一辆车”的体现,相对于它之前的T-90A,它最大的变化就是2A82型火炮的首次采用,相比之下其他的技术都是T-90A上相关技术的小幅度改进和延续发展而已,包括那个X型气缸布局的发动机和据称防穿能力超过800毫米的车体正面装甲。

为了安装2A82火炮和容纳其所配套新型弹药的装填机,T-14采用了7对负重轮,相比于T-90A,车体加高、加长(不过重量倒是更轻了,主要是炮塔大幅度减重)。采用了全新的无人炮塔布局,将装甲全部堆砌到了车体,而炮塔可能只能抵御一下小口径火炮。(总不能说随便机关炮扫堂堂坦克就丧失作战能力了吧?)

这样的设计确保了T-14的穿甲威力较之T-90A有了较大的提高。(如果网传真空-1、真空-2的弹芯是真的,那么2A82发射这两种弹药穿深可能会提高一个层次)

现在基本已经可以确定T-14采用的自动装填机是这样的结构

现在看来真空1穿甲弹可能是给T-90M的2A82-1M使用,其性能类似于我国的三期弹,而真空2因为弹长大幅度增加,可能只有T-14来用,可以说T-14就是围绕着威力增强的2A82炮而研制的

笔者一位熟悉我国坦克科研情况的朋友说,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西方对于海湾战争以来自我膨胀吹嘘的装甲和火力相对于中俄坦克技术优势的说法,自己心里还是明镜似的……要不然怎么一看到号称正面装甲防穿800毫米的T-14,德国人就屁股坐不住,赶紧要去开发130毫米新炮了呢?当然同一时期正面防穿效果1000毫米的99A式坦克的出现,对于促进西方开发新型火炮和弹药“亦有贡献”。

当然,这里解释一句,T-14的这个正面装甲防穿 800毫米的说法,其实应该主要是指其基础装甲物理厚度,没有算“化石”反应装甲的效果。事实上从最初对于穿甲弹几乎无效的“接触1”反应装甲,到对穿甲弹效果基本相当于同厚度钢的“接触5”,到如今能够有效削弱穿甲弹威力的“匕首”、“化石”和FY-X型装甲,重型爆炸反应装甲越来越不能忽视,所以实际上T-14的正面防护力,可能不会比99A的正面弱到哪里去。

插一句,最近几年,随着对“阿玛塔”相关情况了解的更多,对它的看法其实比它刚亮相的时候更正面了。当然,这些先进的技术和性能,那都是需要用钱堆出来的,但俄罗斯如今……况且,它遇到了所有设计不够完善的坦克的共同问题,虽然有着强大的纸面性能,但可靠性……不知道俄罗斯何时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并开始批量生产装备T-14。不过看起来西方似乎并不着急,他们优哉游哉规划的还是在2025年,或者2030年,才开始装备对应T-14的新坦克。

法国最近拿出了80年代的“老炮”,宣称自己也有了新一代坦克的关键技术……嗯……

德国研制的130毫米炮,按照现在莱茵金属公司的说法,是为未来法德联合研制的下一代坦克设计的,计划2030年装备部队。

当然,他们也表示这门炮可以装到豹2坦克上,不过需要重新设计炮塔——就和俄罗斯给T-90M坦克换装2A82-1M炮(但没有新型装弹机,只能发射较短的穿甲弹,威力打点折扣,不过达到类似解放军现役三期弹威力的新型炮弹,还是有可能出现的)差不多。实际上这表明西方国家也走上了“围绕一门炮设计坦克”的思路,东西方的坦克设计者终于在这里达成了一个小小的共识。

这样看来,真正界定“第四代主战坦克”的标准,只怕并不是之前大家宣传很多的“原生信息化”(在坦克设计之初就考虑信息化技术,让它更彻底的融入信息网络之中,按照这个标准的话解放军15式新轻坦就已经“第四代”了),而是新型火炮了。

这怎么说呢,就好像第四代战斗机真正让第三代战斗机无法取代的特性,是隐身,而第三代战斗机无论如何改进,也无法在这方面和四代机相提并论。那么三、四代坦克的划分也可能就是这样,四代坦克让三代无法取代的地方,可能就是在于四代坦克是围绕着新一代坦克炮设计出来的。(当然三代坦克以后也可以通过安装重新设计的大型炮塔之类的手段来装新炮,就好像二代,乃至部分一代坦克,通过大幅度改装也能装三代坦克的120、125炮一样)

目前俄罗斯的第四代坦克T-14算是崭露头角(虽然它可能和当年的T-64一样,是个早产儿),同时开始对T-72和T-90进行现代化改进,提高其作战能力。本周俄罗斯还宣布给空降兵和海军步兵部队装备的T-72B3加装了新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实时传送坦克自身和友邻部队的信息(几年前关于要不要对96式坦克加装这类系统,国内网络上也曾讨论过呢)。这表明了俄罗斯提高坦克部队信息化水平,增强作战能力的决心,哪怕一时间无法装备T-14,也要先让现役装备部分具备新一代坦克的部分功能。

俄军空降兵装备的T-72B3坦克最新改进型增加了战场信息系统,这套系统原本是为T-90M研制的

欧洲这边,随着130毫米主炮和法德合作的公开展示,也算是向新坦克迈出了一步。

美国这边呢,一方面M1A2继续改进的工作还会进行,另一方面正在积极研究取代“艾布拉姆斯”的“下一代陆军作战车辆”,虽然美军整天把“可能它不是一种坦克”之类的词儿挂在嘴边,但这种“词汇创新”从来是美军最擅长的事情,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会弄出一种轮式战车或者四足行走的机器人来取代坦克。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也该开始考虑第四代主战坦克了(当然其实这方面预研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99A的主要性能在近期内都已经够用,但毕竟我们的125毫米主炮发展到现在,弹药本身已经成了进一步提高威力的主要拦路虎。“三期弹”之后可能的“四期弹”基本已经把现有基本构型下的潜力发掘完了。刨除西方在自家坦克炮威力上吹牛的因素,我们的125毫米弹药的威力也只能说面对现有对手的时候基本够用,谈不上“过剩”,而如果对手跟上我们的步伐,在下一代坦克上将正面装甲防护力(本文都是说防穿甲弹)提高到800-1000毫米水平,那么现有的125毫米炮和弹药可能就不太行了。

T-14坦克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发挥2A82主炮威力展开,该车的总体设计方案堪称大胆和巧妙,只是俄罗斯经济上的拮据和电子技术方面的短板,导致该车距离真正的四代坦克应有的性能还有差距

为此,我们需要一门新炮,然后,我们需要围绕这门新炮重新设计一种坦克。

当然,技术这东西水涨船高,作为全新设计的坦克,这种第四代坦克所用的技术,当然也要比99A时代进步不少。

那么首先我们就要说,新坦克用什么炮的问题。

加大口径?还是用新原理?

目前提高坦克炮威力,有两种思路,一种提高口径,一种使用新原理。

提高口径,俄罗斯T-14之前进行的T-95项目就是这么想的,它采用的是一门152毫米的坦克炮。而另一方面,美国、法国、德国、奥地利等国早些年都进行过140毫米坦克炮的试验,而如今,德国人对下一代坦克炮的回答则是130毫米滑膛炮。这个动作也是挺快的了。

当然还有加长炮管、提高膛压,增加初速的选择。提高初速,需要重新设计穿甲弹,因为现代穿甲弹基本已经达到了如果穿甲弹本身不做大改进,提高初速的增益已经出现严重“边缘效应”的程度了。

据称莱茵金属的新130炮威力已经超过了当年的140炮,可以应对俄罗斯T-14的正装了

当然,你也可以说,用152毫米榴弹,上现代高能炸药,去硬“炸”坦克,单纯说威力的话,似乎也完全可行——只是榴弹的飞行速度慢,用来打远距离移动目标不合适——于是这又回到为什么穿甲弹是最有效的反坦克武器的问题上了,坦克本质上是一个很难打中的点目标,用飞行速度较慢的弹药打坦克终究要面临命中率不理想的问题。

从各方面来说,加大口径都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德国人放弃原来的140毫米口径而选择130毫米口径,俄罗斯也放弃了152毫米口径选择研制新型的125毫米炮,这都表明,进一步增加口径真的是会给坦克的总体设计带来太大的压力以至于得不偿失了。

目前最热门的新原理火炮,应该说就是电热化学炮。

所谓电热化学炮,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的新原理火炮,这种火炮最初的技术源头是利用电弧等离子体高温射流点燃气体、液体以及固体燃料并稳定火焰燃烧的新方法。曾经被探索用于内燃机和燃气轮机燃烧室。但在80年代开始被用于火炮发射。其技术发展出现了两种“岔路”,一种是利用低分子量气体(氢、氦气)通过高温电弧对其加热使之膨胀,成为“电热轻气发射技术”,另一种则是以含能材料为工质,这成为电热化学发射技术(ETC)。

西方国家对于电热化学炮的研制也一直带带拉拉的在进行,莱茵金属关于电热化学炮优势的PPT中可以看到,电热化学原理可以改善膛压曲线,增加火炮的初速

与常规弹药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可控性更强,实现对发射药化学能释放过程的有效调节与控制,从而大幅度提高点火和燃烧性能。

我国南京理工大学弹道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1993年开始进入这一领域。此前曾有媒体拿着一份早期的论文,对该机构近十年前研制成功的,30毫米试验炮达到2100米/秒射速的数据一顿高潮——然而事实上,这是快十年前的事情。

如今中国的电热化学炮是什么水平呢?我们拿美国原计划2017年服役的XM291型120毫米电热化学炮的技术数据来做个参考吧。该炮原计划取代M1“艾布拉姆斯”坦克上的120毫米滑膛炮,其试验炮的炮口初速可以达到17兆焦,按照当初研制的计划,要增加到20兆焦,弹丸10公斤。这被认为足以应对任何现实可能的威胁,从而可以取代当时研制中的140毫米坦克炮。不过,经过几年论证后,美军后来认为该火炮的技术有些“过剩”,他们认为使用当时研制中的M829A3穿甲弹就可以应对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所面临的威胁……当然这个预期现在看来这就有点好笑了——最终项目被放弃。

通过改进炮身材料和改进点火技术,XM360火炮的重量较之M256显著降低,而性能没有降低,威力提升主要靠改进穿甲弹,不过美国在电热化学炮方面的积累还是在的

本周美军宣布开始降低采购JLTV、AMPV和支奴干直升机的速度,将资金转用于新型坦克、自行火炮和导弹方面,这也算是清理“治安战余毒”了,那么什么时候他们把电热化学炮方案捡回来,那就不知道了

不过,其一些技术,例如发射药中加入能够产生等离子防护层,改善身管工作条件的技术和新型的电点火技术被用在了XM360轻型坦克炮上,这种坦克炮的重量比M256降低不少,而性能不变,目前已经成为M1A2C(以前称为M1A2 SEP V3)坦克的主炮。

美国人电热化学炮胎死腹中——但在东方,从1993年到2019年,跨越20多个年头,这项技术已经接近于实用化。我国的第四代坦克可能就会基于这种技术研制。

据悉,国产新型电热化学炮的口径可能不会有125毫米这么大,反而会有所减小——不过其自动装填机会采用类似T-14的竖立式布局,也就是说,会配备长度大大超过现役“三期弹”的长杆穿甲弹。

2017年中印危机期间,我军已经给前线的96A坦克部队配发了三期穿甲弹,也表明这种弹已经是我军中成熟的货架产品

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初速大幅度提高,必然要重新设计新型穿甲弹,而对于搞初速穿甲弹来说,足够的穿甲体长度才能确保它与装甲的“消耗战”中最后获胜,并有剩余的穿杆在动能作用下穿入敌车驾驶室化为四散的射流与破片实现杀伤效果。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个消息是不是来得突兀了一点——但我们去看南理工多年前的相关论文,其中就提到,电热化学炮的关键技术是电源系统和等离子体发生系统。而这其中对于实际应用到作战平台上,影响较大的是电源系统,尤其是在坦克上,这种能够产生强大瞬间强电流的电源系统尺寸还必须做的很小,并能够满足连续发射的需求。

电磁炮的电源系统和电热化学炮的很多方面有相似要求,能把32兆焦电磁炮的电源装在集装箱里,目前只有中美两国做到

这时候我就建议大家看看不久前据称进行了试射,验证了性能的32兆焦舰载电磁炮了——它的电源技术和电热化学炮的电源是互通的。所谓一通百通,我国在电源技术方面的进步已经让我们有底气,去实现美国人当年设想而没有真正研制出来的装备,而我国强大的国力也可以提供足够的财政、人力、物力资源来支持这些大胆的设想变为现实了。

围绕着新炮造的新坦克是啥样?

通过减少火炮口径,和使用前段时间曾在网上引起热议的,等离子体保护层相关的技术,新型坦克炮的重量将会比前一代坦克炮有大幅度降低。同时较小口径的弹药也有利于在车内装载更多的备弹,而且弹药也可以全部容纳在自动装填机内,而不必像俄罗斯T-90那样,在车内还有好多“分散”的弹药,需要乘员手动往装弹机内塞。

再加上,我国的新型四代坦克的总体布局,也会参考俄罗斯T-14、美国FMBT方案等的设计,采用无人炮塔,将乘员全部布置在车内的设计。这意味着防护面积大大降低,因为炮塔只需要防一下小口径炮、PRG这类东西(大口径武器几乎不可能击中狭窄的炮塔,当然打中了就会失去战斗力,但至少有机会回去修),当然还要装上主动防护系统来进一步降低被命中的风险。

90年代德国研制的120毫米电热化学炮原型

这就让我国四代坦克的战斗全重可以比99A大幅度降低,参照俄罗斯T-14的设计,在正面拥有约1000毫米防护力的前提下,战斗全重只有48吨。我国新一代坦克因为可以采用相似的设计,而且因为主炮重量更轻,甚至可能采用双乘员制(当然个人认为更可能还是会维持三乘员体制)因此可以比它更轻——或者同样重量的前提下拥有更强的防护。

由此我们可以设想,未来解放军的四代主战坦克可能会有在不同环境下,扮演99A和15式两个角色的能力。也就是,通过披挂不同的装甲和增减一些模块化设备,让其战斗全重可以在35-50吨之间转换。对于传统上把坦克分为南方水网稻田使用的轻型坦克和三北地区使用的主战坦克的我军来说,有着很大的好处,对于跨战区调动,快速反应,以及空运都是非常有利的。

当然,减轻重量不意味着削弱防护。目前我国在装甲技术方面也已经有了不少的进步,开始进行一些新原理装甲的试验,不过装甲技术的保密程度甚至要高于火炮。目前只有零星的一些资料,说明我国正在电装甲、主动装甲等技术方面取得新的进步。而在新型四代坦克方面,我们就只能推断,在四十多吨的“重型”模式下,它的正面装甲会比99A的正面差不多,可能增强一两百毫米水平,以应对正在(我们想象中的)研制中的新一代外军坦克炮(料敌从宽总没错的)。

T-14的前身,195工程,采用152毫米炮,其综合性能实在是不理想

四代坦克的装甲会比这个水平更强

而由于四代坦克采用无人炮塔布局,正面主装甲只需要堆车体就可以了,当然最主要的是炮大幅度减重,因此增强装甲和降低全重并不矛盾。

在动力方面,之前就已经有业内消息源暗示过,15式坦克采用的新型发动机是四代坦克的新型发动机的前身。

未来用一种坦克可以兼容执行南方水网稻田和三北地区作战任务,还能方便空运,这当然是美滋滋

而15式坦克采用的,是一种气缸直径比150毫米更小的新型发动机。这就让我想起了某些自媒体扯的,关于我国坦克发动机远不如“欧洲动力包”,要到2030年才能造出与之类似发动机的胡扯八道了……

实际上,15式坦克的发动机尺寸小,重量轻,动力强, 从动力密度角度来说,已经超过了“欧洲动力包”——至于四代坦克计划使用的新型发动机,目前正在研制——其缸径将比15式坦克发动机的更小。事实上,笔者听说这个事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确是事实,这是为了适应新一代坦克对动力系统尺寸、重量的更严苛要求而确定的指标。换句话来说,比“欧洲动力包”领先一代也不是什么过誉。

当然,因为四代坦克的战斗全重相比99A降低了一些,所以是否有必要继续使用1500马力的发动机,可能就值得讨论了。或许它会采用1200马力发动机,这也完全够用了。

15式采用的发动机,可以说已经是四代坦克的先声

四代坦克的悬挂和传动技术,之前炮霸曾在关于四代坦克的文章里说过,可能会采用半主动或者主动悬挂技术。液力综合传动在我国坦克上也算是成熟技术了——但考虑到新坦克要使用电热炮,对其供电的要求会很高,似乎使用全电驱动是一种更合理的选择。

至于综合信息系统,其实反而是我们目前说不上太多的,毕竟连15式坦克的信息系统都已经具备革命性意义,甚至有酷炫的“看穿装甲”的AR技术,那么第四代主战坦克能做成什么样子呢?可以想象一下……

当然,这里面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应该会配备CH-901之类的车载无人机巡飞弹,并在车上装备包括毫米波雷达在内的传感器——至少这方面的技术会比15式再提高一代。

电热化学炮,无人炮塔,高功率小型化发动机(当然这个是前置方案)全电传动,主动悬挂,三乘员数字化座舱,战斗全重45吨,正面装甲1000毫米以上——这是1993年的美国未来主战坦克项目方案……嗯,不得不说,他们当年想的不错……

那么综合而言, 其实我们会发现,我国新四代坦克,如果按照目前我们管中窥豹看出来的这个模样,很有可能会是总体布局与俄罗斯T-14相似,但各子系统都领先一代。而美国1993年提出的未来主战坦克(FMBT),因为采用电热化学炮——可能更接近于我国的四代坦克(当然它发动机前置,我军的四代坦克更可能是后置),那么还能咋说呢?在这个时代,美国提出设想,中国努力实现,这不已经是“新常态”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