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用等级:
- 实名认证:
- 浏览:3232 次,点评:0 次
- 好评(0%)
- 中评(0%)
- 差评(0%)
北京幸运飞艇天奖走势_epg
北京幸运飞艇天奖走势官方网址【5145.cc】,计划回血微Q同号【80490947】
原标题:1000多封从烈士陵园发出的信|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
86封信件,86张退条:查无此人
2016年,一封来自山东菏泽张和庄烈士陵园的信送到了山东临沂坦埠镇,29岁的邮递员王德建在分拣信件时发现,这封信,一年前他就见过。
王德建:“2015年的时候问了问,没找到,就把它退回去了。2016年的时候看到这封信又多加了一句话:投递员辛苦一下,帮忙找烈士。心里想,这封信肯定不是平常的、简单的一封信,又把它单独抽出来,见到人我就问‘你认识这个人吗’?当时都说不认识。”
当时的王德建只知道,这封信要找的人叫公(龚)建厚,是一名烈士。但他不知道的是,70年前,同样是29岁的龚建厚,只与村口种田的母亲匆匆说了一句“去参军”,就奔赴了战场,一别70年,音信全无。现如今,他的遗骨被安葬在离家320公里的张和庄烈士陵园,等待着亲人前来祭奠。
每天,张和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景宪都会到张和庄烈士陵园里看一看,给墓碑扫扫土。自打他记事起,村里老人就说,陵园里安葬的都是解放战争时期战死菏泽的烈士,但是他们姓甚名谁无人知晓。一代一代的村民早已在心里默认,他们就是守护这135位英烈的亲人。
2008年的清明节,曾经当过兵、参过战的张景宪忽然萌生了新的想法:他不能只当守墓人,还要做送信人,告诉那些等待已久的烈属亲人们的下落。
张景宪:“牺牲的烈士都是英雄,尽管不是我参战部队的战友,但是他们跟我们(当年的)年龄是一样的,十八九岁、二十岁。军人的情结与情怀鼓励着我必须要给这些烈士找到家,由无名要到有名,有名之后,我还想让他的英魂真正的回家,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
为了让英烈们从“无名”到“有名”,张景宪开始了艰难的寻找。当年在菏泽作战的老兵大多离世,线索不多,他几经走访查询,花了6年的时间,才终于在2014年找到了阵亡战士的花名册,确定了张和庄陵园安葬的烈士大部分属于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只是,在册的烈士仅有94名,而70年前曾经留下过家庭详细地址的烈士只有86名。张景宪按照这些地址,开始一一给烈士家里写信。
张景宪:“内容很简单,首先介绍烈士的年龄,第二是烈士牺牲地战役的名称,最后加了一句话,建议收到这封信的支部书记,找到80岁左右的老人,找他们去了解。”
就这样,86封寄往烈士家乡的信,在2014年第一次从陵园寄出,发往全国11个省区。但没想到的是,一周之后,信件却被陆续被退回了。
张景宪:“这86封信都退回来了。心情很失望,当时发现的时候信心百倍,但是信件寄出去的是希望,退回来的是失望。”
86封信件,86张退条,退回的原因基本都是:查无此人。失去过战友的张景宪,不愿看着那些为国牺牲的年轻人就这样埋骨他乡。放弃?他不甘心。
张景宪:“你说放弃,我想都没有想过。一年两次往外发,一次发80多封,所以这些年发出去有1000封左右。”
29岁的邮递员
寻找70年前牺牲的29岁战士
张景宪说,自己当兵时最期盼收到家中的来信,那时即便身在战区,邮递员也能准时把信送到。他相信身着绿制服的邮递员和身着绿军装的军人一样,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再投递,他在信封上加了一段说明:该烈士于1947年12月牺牲于菏泽战役。望邮递员同志再辛苦一下,帮烈士找到家。
接到信的邮递员王德建果真没有辜负张景宪的信任,拿着这第二封来信,他走遍了临沂坦埠镇的各个角落,逢人便问:“听说过朱下村的公(龚)建厚吗”?
王德建:“下了班之后就看手机网上查资料,有时候就看县志和历史,每个镇,每个镇有多少村,我全都找出来。有些同音不同字的,和我现在手里的地址对。然后再去找。”
29岁的邮递员,隔着70年的时光,寻找一名29岁牺牲的战士,希望何其渺茫。但就在王德建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却在诸夏村的龚家胡同找到了一位八旬老人,竟是龚建厚当年的邻居。
王德建:“他说他认识,就在一墙之隔,就是墙东边那一家。小的时候和他一起玩儿过。”
经老人介绍,王德建终于把信送到了龚建厚侄子龚德营的手里。接过信件的龚德营仍然无法相信,那位奶奶临死前仍在惦念的二伯,竟然有了下落。
龚德营:“我父亲就只是说,我二大爷当兵之后牺牲了,一直不知道他的信息,不知道在哪里牺牲的,不知道埋在哪里。没想到这种情况,时间跨度那么长,想着这个事不真实。”
三年多时间,他帮另外5名烈士找到了家
回想起那一刻,王德建说,这是他做过的“最好的事情”。一直没离开过山区的他,有着山里人的质朴和执着。他随身带着的小本子上,写满了寻找烈士的信息。之后的三年多时间,他还帮另外5名烈士找到了家。
王德建:“三年了才找到这6位。你觉得还少吗?少,我看到烈士陵园还有那么多的兵还没找到,就感觉都是自己的老乡,心里感觉怪亲的。”
其实像王德建一样执着的送信人,并不止一个。一封封信件,通过邮递员的手传递着张景宪的希望,也完成着烈士叶落归根的夙愿。
张景宪:“17、18、19、20,这是20个退条,这20个退条就意味着这个邮递员,一天要跑两个地方,上午一个点下午一个点,来回地找……”
2014至今,张景宪一直在坚持寄信,每年两轮。最开始写信时,他晚上也能看清邮票上的小字,现在,大白天在太阳底下,都已经分不清邮戳上的日期。张景宪说,虽然眼睛花了,身体老了,但是寻找的希望却越来越大了,因为有越来越多好心人的加入。如今已经有11位英烈找到了家,还有新的线索等着他去认证。
张景宪:“反正,想着用后半生,帮这些没有找到家的烈士完成他们的夙愿,使他们的英魂真正的魂归故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日的国之昌盛、民之安乐,离不开无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那一座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墓碑,镌刻着无畏的铮铮誓言;而更多深藏于历史长河中的无名英雄,更值得后人铭记与怀念。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捐躯。目前,全国有名可考、并收入各级《烈士英名录》的仅有193万人,不到牺牲烈士的十分之一。为了帮烈士回家,许多人一直在努力。
又到一年清明时,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坐标下,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
记者 | ;李欣、柴安东、惠明志